超級大部制先設立再整合
作者:管理中心  來源: 發布日期:2008-2-29 點擊次數:4631
超級大部制先設立再整合

  大部制改革設想(可能方案)

  1.整合石油、電力、煤炭、核能、電監會等機構,建立大能源部

  2.整合現有農業、糧食、林業、水利等部門,建立大農業部

   3.整合交通、鐵道、航空、公路、水運、郵政等,建立大運輸部

  4.整合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旅游、文物、社科基金等部門,建立大文化部

  “大部制”時代又將開啟。2月25日至27日,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備受矚目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提交會議討論。昨晚,新華社授權發布了會議公報。

  公報顯示,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要貫徹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總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大部制邁出重要步伐

  據新華社昨晚報道,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全會強調,要深刻認識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貫徹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做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總目標,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分步實施,堅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向前進,推動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先設立再整合”

  “國家對組建大部門制的態度是堅決的,不可動搖的,總體戰略框架已經確定,將進入實質的行政運轉!敝麑W者武建東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除了成立能源部醞釀的時間較長一點,其他大部均比較緊迫。因此,大部制可能采取先設立,后掛牌,再整合,與地方廳局機構接軌,有可能分兩期、三期實施!

  實際上,2003年組建的國務院國資委,已經為大部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年3月10日,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設立國務院國資委;4月5日,國務院任命國資委的主任、副主任人選;4月6日掛牌,并進一步明確了國資委的職能。而地方各級的國資委設立,則要延后一段時間。

  武建東認為,國務院國資委就是先成立再整合,這樣既節省時間又適時推進了機構改革,應該成為本次組建超級大部的借鑒。

  關于“大部門制”的具體方案還在討論之中,目前學界認可的方案如下:整合石油、電力、煤炭、核能、電監會等機構,建立大能源部;整合現有農業、糧食、林業、水利等部門,建立大農業部;整合交通、鐵道、航空、公路、水運、郵政等,建立大運輸部;整合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旅游、文物、社科基金等部門,建立大文化部等。

  “上述方案仍存在不確定性。比如鐵道部是否合并到大交通部中,就存在較大的爭議。此外,國家商標局也可能從國家工商總局調整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而國防科工委系統也在醞釀新一輪的整合!绷硪晃环治鋈耸恐赋。

  先試點后推廣

  再過幾天,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將召開,屆時大部制將以何種面目亮相,是先行試點還是一步到位?公眾對此充滿了期待。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透露,由于大部制牽涉到眾多的部門利益,不宜采取過激的手段,應該以柔性方式,首先在小范圍內試點,通過試點總結經驗教訓,然后進一步推廣改革,“更大范圍的機構整合可能會出現在2009年”。

  “因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規模,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急需的部門這次優先設立。有些部門來不及整合的,可能會留待2010年人大屆中調整的時候推出!蔽浣|表示,“很多職能部門之間的整合,難度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比如電監會屬于國務院直屬機構,可由國務院直接劃撥到新成立的能源部中!

  與地方接軌是否通暢,也是組建大部的重要著力點!按蟛勘仨氃诘胤接小取,否則不叫大部!蔽浣|稱,“如果國家設立了能源部,那么各省也要相應設立能源廳(局),這需要地方人大的批準,所以整體框架搭起來,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職能轉型

  如果從1982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算起,“大部制”應該是國務院第六次機構改革。與此前歷次以精簡冗員為目標的機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更突出“建設服務型政府”這一中心理念。

  民政部部長李學舉此前表示,今后一個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進一步加快,政府將不再包攬一切事務,政企、政事、政社不斷分開,眾多群眾性、社會性、公益性、服務性的社會職能將向社會分離和轉移,“小政府,大社會”格局日益明顯。

  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大部制的重要指向。目前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仍然有28個,而日本是12個,美國是15個,英國是17個!芭c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政府部門設置依然較多,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于集中統一管理!眹倚姓䦟W院教授汪玉凱稱。

  統計顯示,目前國務院部門之間有80多項職責交叉,僅建設部門就與發改委、交通部門、水利部門、鐵道部門、國土部門等24個部門存在職責交叉。

  行政職能錯位和交叉給經濟帶來了副作用,僅1999年至2005年間我國行政成本對經濟增長作用為-1.73%!按蟛恐萍狭诵姓\轉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中央政府的行政目標,如果能夠減少官僚主義和審批權限,無疑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蔽浣|稱。

  汪玉凱也表示,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減少政府部門之間職能的交叉重疊,改“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這對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背景 政府機構六次調整

  1982年中共“十二大”決定改革行政機構,以革除部門林立、機構臃腫、相互扯皮的弊端,為將來的經濟體制改革服務。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編制從5.1萬人減為3萬人。

  1988年要按照經濟體制改革和政企分開的要求,合并裁減專業管理部門和綜合部門的內設專業機構,使政府對企業的管理轉向以間接、宏觀、行業管理為主;加強決策咨詢及調節、監督、審計、信息等部門,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加強行政法制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實施公務員制度。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改革后人員編制減少了9700多人。

  1993年將綜合經濟部門工作中心轉到宏觀調控,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進一步改革專業管理部門體制,撤并一些專業經濟部門或業務相近的機構,或轉為經濟或服務實體。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

  1998年這次改革旨在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將政府職能定位于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向企業及中介組織放權。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個,新組建4個部委,3個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2003年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改革,理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增強其有效性和綜合作用能力;健全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改革流通管理體制,改變內外貿、國內外市場、進出口貿易分割的分部門管理,建立統一的大流通;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等。設立國資委、銀監會,組建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總局,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組成部門變為28個。

  2008年通過“大部制”改革,政府將逐步退出微觀經濟領域的直接管理,把更多經濟事項交由市場調整。宏觀調控部門重點搞好宏觀規劃、政策制定及監督管理,切實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的審批事項,實現從“項目管理”向“規劃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向“寬職能、少機構”的方向發展。

  什么是大部制

  大部門體制,就是指把業務相似、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合并,集中由一個大部門統一行使。一方面可以精簡政府機構,減少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和權限沖突,簡化公務手續;另一方面也可減少橫向協調困難,裁撤議事協調機構,有利于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符合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現代化政府體制。

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中心簡介 | 新聞中心 | 產權轉讓 | 股權托管 | 收購信息 | 經濟園地 | 掛牌信息 | 相關法規 | 綜合業務 | 產權交易指南 | 股權交易指南
河南豫資綠色權益交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濮陽市黃河路與衛河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509號 電話:0393-8166598
Copyright ©2005 www.hycq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20030731號
欧美大胆A级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