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市場統一進程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對產權交易市場進一步助力國企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建設國家級的產權交易市場實現統一運行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必要條件。
認識的統一是市場統一的前提。產權行業應當認識到,全國市場的統一是產權交易市場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當堅決摒棄“相互封閉、各自為戰”的非市場化理念,主動創建包容合作、互利共贏的環境氛圍和市場態勢。當前,產權交易市場統一要堅持“四個有利于”,即對服務國企改革有利,對服務地方經濟有利,對交易機構有利,對市場發展有利的工作方針,并按照市場化方式啟動。
第一,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依法進行。市場整合應減少政府行政干預,主要依據法律法規推動整合;第二,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以交易機構自愿整合為基礎,不搞“拉郎配”;第三,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分步實施。從區域一體化市場起步,逐步實現全國產權交易市場的完全統一;第四,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以服務國企改革為突破口。2016年8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領導在中產協三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國務院國資委鼓勵各地交易機構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聯合和重組,通過跨區域的股權合作,推動形成以1家交易機構為龍頭,眾多交易機構為支撐的跨區域市場平臺”(見《產權導刊》2016年第9期25頁)。因此,加快推進建設為企業并購和融資服務的全國統一的產權交易大市場,是產權交易行業落實國家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新要求的實際行動。第五,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在行業協會的引領下穩步推進。非標準產權交易市場統一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業界應當在行業協會協調下形成合力,積極爭取國家推進全國產權大市場建設的相關政策,加快統一市場建設步伐。第六,產權交易市場統一應當是市場制度的創新。特別要注意市場化整合過程中,通過制度創新消化產權交易機構不適應市場的體制、機制,防止“新瓶裝老酒”在舊體制內徘徊。
增強行業協會的引領和服務功能
行業協會是產權交易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國家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將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職權、依法自治、發揮作用。行業協會在市場中引領作用和協調功能日益突出。行業協會是會員和政府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一頭連接交易市場,一頭對接政府和相關部門。一方面將產權交易市場和會員機構的訴求及時上傳到政府相關部門,為行業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政策空間;另一方面將政府的政策下達到市場和會員,組織會員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投資人,健康發展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當前,行業協會要加強市場運營管理體系建設,應著力推動行業理論體系建設、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信用(文化)體系建設、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信息化(網絡)體系建設和市場服務鏈體系建設。
行業協會要推動全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是產權交易市場發展的一個基礎性條件。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應當有全行業的信息化載體。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從單個機構的局域網發展到若干個機構聯合的互聯網。在課題研究中,許多課題組都提到了全行業信息化建設問題。產權交易市場應當用好互聯網,實現一個省的、跨省區域的、全國的乃至國際的信息整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行業協會要著力建設全國產權交易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堅持“政府主導、共建、共用、共管、共享,公共服務和增值服務相結合”的原則,采用公司化、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方式運營維護好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全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統一門戶網站和信息共享服務樞紐,實現全行業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全國產權交易市場提供技術、信息和數據等增量增值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信息共享和精準高效服務,為全國產權交易市場信息網絡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為政府事中、事后監督市場秩序提供在線綠色通道,為社會公眾有效監督市場主體行為提供立體透視窗口,為市場誠信自律和法治體系建設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為從業人員提供專業信息交流共享服務。
行業協會應當引領產權交易機構探索建立適應資本市場運作的風險防控新體系、新機制。在國務院國資委和相關部門指導下,產權交易市場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規范國有產權交易的制度體系。但是,企業增資和混合所有制進場交易制度尚待完善。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定位之后,各個產權交易機構探索創新業務的積極性很高,F在全行業交易數據統計口徑有12大類,2016年的交易規模達到7.92萬億元。交易品種和交易規模持續增加,產權交易市場蘊含的疊加性風險也明顯增加。行業協會應當擬定全行業的風險控制標準體系,要求全行業不斷完善風險預測、風險控制、風險隔斷、風險化解等防控新機制,制定全行業風險防控指導意見,建立風險預警提示機制,確保產權交易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